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,中国人不仅对人类贡献了造纸术、印刷术、火药和指南针,而且还有许多独一无二的文化传统,其中,中国书法就是最为人称道的文化传统之一。
由于中国文字历史长达数千年之久,而中国书法则始终一直伴随着这一文明的发展而不断的变化延伸;由于中国幅员辽阔,民族众多,历史的发展有极为曲折复杂,这使得中国书法变化极其丰富,内涵颇为深邃,它折射了中华民族的方方面面。可以毫无怀疑的说,世界上没有哪门艺术如中国书法一样古老,如中国书法一样内涵富有,如中国书法一样具有许多种功能的。
我们来翻开中华民族的发展史,看看中国的传统书法艺术。
一, 甲骨文。甲骨文是我们的先民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。它的出现,揭开了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大幕,甲骨文书法成了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滥觞。那么,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怎么就成了艺术的了呢?
有个叫克莱夫·贝尔的英国人提出了这样一个命题: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。我们从殷墟出土的一些甲骨文上可以明显地感觉到,我们的祖先在刻写的时候遵循了一种均衡对称的法则,而均衡对称就是一种美感,就是一种“有意味的形式”。加之汉字刻写本身又是多变的——线条的变化,这更强化了“有意味的形式”。汉字的刻写为什么多变化呢?大家知道,它来自于那既奥妙又奇特的汉字。
汉字的变化多端,它有长有短,有正有斜,有方有圆,有大有小,有多有少,有疏有密,有粗有细,有曲有直,这种种变化参差错落的组合,加以组合之后对空间的分割,使我们得到这样的结论:甲骨文之所以为艺术是因为它是具有颇多意味的书写形式。
在甲骨文文字里,我们感到了许多不同的意味,其中有雄伟、纵逸、峻厉、粗犷;也有秀丽和娟丽。通过甲骨文的线条,我们能想见先人的风采:自然、质朴、锐气迫人。距离远至数千年后的现代人,如果它崇尚自然、质朴,就必然会为之怦然心动、心仪神往。
二, 金文。金文又称“籀文”、“大篆”。由于文字是被铸于青铜器皿上的,故有此称呼。金文在形式上承接了甲骨文且其大多数比甲骨文有了进一步的发展。金文的用笔变化更多:有甲骨文的方折多变为圆转;由甲骨文的纤细多变为粗浑;有甲骨文的平直多变为欹侧。金文的布局形式更丰富多彩:有的疏朗开阔,如晴空星月;有的茂密散逸,似天女散花。在欣赏金文时,我们能得到比甲骨文更多的意味。在金文中,公元前四世纪的中山王铭文很值得一提,因为它有别于其他金文:总体布局有行有列,整齐而井然;结体纵长飞动,安慰而多姿;用笔虽只有横竖弧三种,它均匀瘦细,横平竖直,弧画如张弓,具有劲利洒脱、精美工致的装饰美感。
三, 石鼓文。顾名思义,石鼓文是刻在鼓形石上的文字。据考证为我国最早的刻石。石鼓文属大篆体系,但它不同于金文而有金文的古朴风貌;不同于小篆但具小篆圆转均称特点;它承金文而启小篆,为历代书家所重视。唐韩愈认为石鼓文有如“鸾翔凤翥”“珊瑚碧树”;康有为称其如“金钿”“芝草”。石鼓文已经几乎完全是有线条组成的抽象符号,也因为此,才有了韩愈和康有为对石鼓文的不一样的想象,这也是中国书法意味深邃、极富魅力的原因。
四, 小篆。小篆相对于大篆而言。因为它是秦朝统一以后的文字,又称秦篆。它省简大篆的笔画,使文字更规范化。小篆纵势长方,重心偏高;线条圆转匀称,下垂之脚较长,故有高耸挺拔的感觉。又讲究文字的左右对称均衡,故颇有图案的装饰意趣。
小篆于千余年后,在清朝出现了复兴,使小篆从线条到结体都有了丰富和发展,小篆的形式又有了新的内涵。从中我们可以悟到:中国书法有极其强盛的生命力,随着时代的变迁,它不啻不会式微,还会散发出新的光辉。
五, 隶书。它是继小篆之后通行于两汉的字体。从文字学的角度来看,甲骨文、金文和石鼓文及小篆都属于汉字的古文字阶段,而隶书的出现,标志着今文字的开端。此后的魏碑、唐楷、章草、今草以及各种行书,或直接或间接承传于隶书。千余年来,隶书一直是因其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而延绵至今的书体。隶书相对小篆又一变,线条由小篆的多圆转变为隶书的多方折;在结体上将小篆的纵长变为隶书的宽扁,线条或粗或细,或收或放,加以隶书第一次出现了点和波磔,使静态的汉字,有了动势,隶书在书写形式和意味上较古文字都有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。因此,隶书的流派纷呈:有雄强方劲一路的,如衡方碑;有飘逸秀丽一路的,如曹全碑;有工整精细一路的,如史晨碑;有厚重古朴一路的,如鲜于璜;也有豪放恣肆一路的,如石门颂。令后人目不暇接、景仰佩服不已。
六, 真书。即正书、楷书,也有称楷隶或今隶的。真书自隶书发展而来,因其方正、端严可作楷模而得名。
如果说隶书的点线以实,以刚为主,而到了真书,点线就有了柔和虚的意味,它省改隶书的波磔而增加了钩趯,笔墨之间透漏了新的气息,点画更具表现力。到了真书阶段,艺术家个人的表现空间扩大了,抒情的表现性拓展了,风格更趋多样。书法家通过真书来表现更多的情感:崇高、伟岸、严肃、秀丽、朴拙、豪放、粗犷、飘逸、温雅……
七, 草书。书体大致可分为篆、隶、真、草。行书从性质上看,属于草体。现在有把近于楷书的称行楷;把近于草书的称为行草。若再细分,则草书又有章草、今草、大草之别。
书体发展到了草书阶段,书法艺术的表现力有了无穷的拓展,因为除了点线的抽象之外,草书还在用笔和结体上有了相对其他书体多得多的自由。在草书的表现上,无论是绘画的缤纷色彩;雕塑的立体空间;音乐的节奏韵律;舞蹈的婀娜姿态,以及诗词的深邃意境,文章的铺陈展开,简而言之,其他艺术门类所有的,都可以通过草书获得饶有意味的反映。更进而言之,世界万物如“山水峡谷,鸟兽虫鱼,草木之华实,日月星辰,风雨水灾,雷霆霹雳”都可以借草书以表现。因此,行草书最能表现一个书家的艺术才华,最能表现一个书家的内在本质:喜、怒、哀、乐。
故此,人们说中国传统书法是中华民族的瑰宝,中国传统书法是最高级的艺术。
评论